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解释(这句话出自于论语)
礼之用,和为贵,一般人的理解都是:礼的应用,以和谐为贵。似乎是说,在使用礼的时候,态度上温和一些,平和一些,大概就是这种含义。
但实际上,准确的理解应该是:礼的作用是,能够将事情处理的恰当和顺为最紧要。
这两种理解,显然有不一样的地方,前一种说,使用礼的时候,以和睦和谐最好,意思比较表面化,具体化,单一化,后一种是说,礼的作用,最关键的在于让事情处在最恰当最合适的那个状态之中。
后一种含义,显然就更广大一些。
举例来说,比如按照前一种理解,对待人就应该是态度十分和蔼,平和,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和谐的状态,而后一种理解。
比如说针对某件比较严肃的事情,让这件事,呈现出与本身匹配的、恰当的那个状态,该严肃就严肃,该苛责就苛责。
而并不是说只一味地“和”了,按照事情的性质,去给出一个相对应的方式,这才是恰当的,才是真正的“和为贵”,和为贵的意思是说,恰当为贵,合适为贵,得体为贵。
哪怕看起来不是那么的“和”,但是只要得体,也属于“和为贵”。
“和”的含义,扩大了。
论语中说:礼之用和为贵,先王之道,斯为美,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
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,礼的应用,以和为贵,古代君主治国之道,可贵之处就在这里,但不论大小事情都以和谐而行,也有行不通的时候,原因在于,为和谐而和谐,不以礼来节制,也不行。
从这段话又能看出,“礼”跟“和”,似乎又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整体,是一体两面,“礼”讲究的是层次感,秩序感,而“和”讲究的是和谐感,一致性,恰当性。
这又回到“和”的第一种含义上去了,即是说“礼”的使用,如果过于强调秩序感,不同感,次序感,有了分别,有了高下的差距,有了距离感,很严厉的样子。
这个时候就加一些温和的东西进来,即“和”的因素,调节一下。以使得事物的两个方面,可以统一起来。
而如果一味求“和谐”,又疏忽了秩序感,那又会变成没大没小,没有章法,没有秩序,没有威信,也行不通。
这时就需要“礼”来调节一下,“礼”与“和”之间,总是要达到一种平衡,一种均衡,只有这样,事物才能处在最恰当的状态中。
所以,礼之用和为贵的准确理解,比较接近于“中庸”的含义,即“合适”二字,这个原则,是最大的原则,“礼”是一种原则,“和”也是一种原则。
但在应用中,既不是完全偏于“礼”,也不是完全偏于“和”,而是恰当,适宜,得体,才是最佳状态,最好方式,这是中庸的思想。
可以在礼与和之间,自由切换,灵活变通,恰当使用,从实际需要出发,又回到实际当中来,为现实服务。